新密 [切换站点]
热门站点
教育名广场
同城头条  >  热点  >  重磅!郑州2021年重点工作公布,通往新密K2线要在今年6月底前开工!
重磅!郑州2021年重点工作公布,通往新密K2线要在今年6月底前开工!
2021年01月09日 08:56   浏览:69879   来源:新密之窗小编



1月5日到6日,郑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其中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并就2021年经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21年将部署九项重点任务 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

“十四五”时期提出“一二三四五”目标路径

“一” 就是紧盯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总目标。

“二” 就是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引领发展。

“三” 就是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赋予郑州“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三个在”努力方向。

“四” 就是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五” 就是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努力实现“五个新”,即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空间结构优化形成新布局、中心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市域治理能力得到新增强。


2021年,郑州市将重点围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公共服务、风险防范等九个方面齐发力、求突破,具体如下: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追赶超越新动能
▶畅通内外双循环,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全面深化改革,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彰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古都魅力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全面发展、共同富裕
▶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01

科技创新

集成办好人才引进“一件事”

推动科技创新摆在郑州发展的首要位置掀起中原科技城建设热潮。围绕高端人才科创活动、生活需要,设计场景、完善配套;围绕科创企业的不同需求和成长规律,完善政策、提供服务,以低成本、高效率为科创企业入驻创造最好条件。

突出大院名所引进,调整完善引进大院名所的支持政策,把经费补助与其在郑培养的硕士、博士数量挂钩,引导其向研究生院、地方分校的方向发展。

实施好黄河人才计划,细化完善“1+N”政策体系,集成办好人才引进“一件事”,加快形成全市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公开透明可预期的科创环境和人才政策。

©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规划示意图-来源官网

02

改革开放

启动第二绕城高速环线工程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推进国有企业有序整合重组,把管资产与管行业统筹起来,把资产管理与分级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顺机制、促进良性发展。

以一件“事”和一“事件”为牵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让“不见面”“网上办”尽快实现市民生活事项全覆盖。

加快推进机场三期、高铁南站、小李庄火车站和薛店、占杨物流基地建设启动第二绕城高速环线工程,完成环城货运通道建设。

©河南省高速路网规划示意图-来源官网

03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年底前完成“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

持续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年底前要完成“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任务,切实解决好“乱停车”等问题;全面推进32个核心板块建设,注重单个项目规划设计,探索建立“总设计师”“总建筑师”制度;大力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力争年底通车里程达到224公里、在建186公里,K2线要在今年6月底前开工,同时做好地铁四期线网规划,争取今年打通66条“断头路”。

©郑州32个核心板块分布示意图-仅供参考

K2线

郑州轨道交通市域快线K2线,西起于郑州西南的新密市、东至于郑开城际中医学院,其中新密至登封段利用机登洛城际轨道、中医学院东利用郑开城际线,由1条主线和1条支线组成,主线连通登封至中牟,长134公里,其中登封到新密段利用机登洛城际轨道,白沙以东利用郑开城际轨道,中医学院至新密段为新建线路,长59公里;支线为荥阳至巩义51公里。

©郑州市域轨道快线线路示意图-来源网络


K2线总投资为452亿,计划2024年完工,前期已投入1000万,这个费用更多的应该是线网规划、站点研究、施工图设计等方面,如今2021年谋划开工建设,年度投资为50亿。
K2的启动,不但能拉近主城区与西部新城和东部新城的距离,还能实现郑州十四五发展的开门红。

©郑州市域轨道快线线路示意图-来源网络



04

现代产业体系

力争3年内打造60个以上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

做强先进制造业,把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集中资源、重点扶持,加快培育领军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加快发展,加快二七商圈、高铁站商圈、花园路商圈等建设,着力形成一批连续性、标志性的商业大街、步行商业街区;搭建好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平台,力争3年内打造60个以上布局合理、充满活力、特色突出的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
©郑州二七商圈规划示意图-仅供参考

05

优化公共服务

加速推进20所高中新建、迁建工作

着力办好“美好教育”,加快推进公办园新增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公办普惠学前教育占比,高中阶段教育要加速推进20所高中新建、迁建工作。着力打造“健康郑州”,城市区的100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要全部完成,农村公有产权卫生室的比例要达到80%左右,学校校医要全面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管理和配备。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好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06

风险防范

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突出抓好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领域和重大活动疫情防控;持续保持污染防治的高压态势,大力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四治”。

2035年远景目标 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形成 基本实现“两化五强”

到2035年,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全面形成,基本实现“两化五强”建设目标“两化”:一是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国内城市第一方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核心功能大幅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国际化。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国际交流活动更趋频繁,引进国际组织实现重大突破,经济外向度进入全国城市先进行列,国内大循环节点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联结点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现,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先行区

“五强”:一是创新强,成为全省创新策源地、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枢纽强,建成衔接国际国内的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实现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四港”高效联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畅通全球,成为辐射全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三是生态强,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郑州。四是文旅强,形成一批具有郑州标识的文旅品牌和文旅名片,成为古今相映生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独特魅力的黄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建成具有黄河流域鲜明特征的文旅强市。五是法治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END —

想了解新密更多本地资讯消
想获得不定时的福利暴击
扫码加入新密之窗粉丝福利群


(如二维码过期 可添加客服微信拉你进群)

头条号
新密之窗小编
介绍
推荐头条